登录 | 注册

河口县民政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报告

来源:河口县民政局
发布日期:2025-02-28
浏览次数:

2024年,河口县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法治政府建设”的相关要求,扎实部署、细化责任、强化督导、狠抓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推动责任落实。一是始终坚持把普法列入“一把手”职责清单,及时调整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了“主要领导全面抓、专门人员具体抓”的普法工作机制;二是根据州级、县级普法宣传清单更新本年度的清单,制定了《河口县民政局关于印发2024年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县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的通知》(河民发〔2024〕28号),对普法学习宣传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明确责任分工,进一步明确“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推进普法工作深入开展,更好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

(二)加强理论学习教育,提高干部法治意识和水平。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制定《河口县民政局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问答》等党内法规政策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组扩大会议等“三重一大”学习内容,不断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截至12月共组织召开4次党员大会、12次主题党日活动、17次党组会议、8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4次专题党课、4次青年学习小组、13次干部职工大会。二是强化培训效果,提升干部职工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制定《河口县民政局关于开展2024年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的通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依法治国、学习殡葬管理条例、云南省殡葬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云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民法典中有关收养等内容,截至目前共学习46个学时。三是加大基层干部培训教育。全面提升我县社会救助工作效能和质量,积极培养和壮大基层民政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法治化及智能化人才,使基层民政干部能够深刻领会并精准执行社会救助政策与要求,熟练掌握社会救助的操作方法和工作路径,我局于5月13日至17日对我县6个乡镇、48个村(社区)民政工作人员开展了社会救助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本次培训采取“线下”模式,对四乡两镇民政工作人员及村(社区)协理员等66人进行业务培训,不断培育壮大基层民政工作专业、法治、智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我县社会救助工作能力和水平,帮助基层民政干部深入理解和把握社会救助的政策和要求,掌握社会救助的方法和路径,提高社会救助的能力和水平。

(三)结合工作职能,落实落细民政普法工作任务。一是强化普法宣传力度。充分利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清明节、“全国助残日”“六一儿童节”、敬老月等活动契机,进(村)社区向群众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民政相关论述以及营商环境等相关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云南省殡葬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好社区的LED显示屏、宣传栏、微信群和QQ群等宣传阵地加强民法典和民政系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让民法典、民政业务法律法规进入社区、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截至目前,开展各类宣传共80余次,发放相关宣传册8000余份。二是开展殡葬领域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印发《河口县开展殡葬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河口县开展全面调查摸排治理殡葬领域突出问题工作的实施方案》《河口县开展全面排查整治遗体和骨灰处置工作的实施方案》,从殡葬服务机构行业乱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公墓建设运营中违法违规行为、殡葬领域从业人员等腐败和作风问题等各类问题开展排查整治。开展摸排走访19次,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并销号,不断规范殡葬服务管理和殡葬市场秩序,推动殡葬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依法依规按时完成迁坟工作任务,共完成2个重要项目迁坟39冢,发放迁坟补助资金32.8万元。共处理违规土葬事件1起,拆除违建墓1起。四是聚焦重点,强化普法强基补短板。结合工作实际,联合县妇联制定印发《河口县村(社区)儿童主任赋能行动工作方案》,由村(社区)儿童主任兼任未成年人保护专员,开展“三亮、三学、三做”活动,激发儿童主任身份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提高儿童主任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构建基层儿童关爱保护服务网络,夯实关爱服务未成年人的基层基础,确保儿童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将父母服刑家庭子女、父母被强制戒毒子女等符合政策保障的儿童27人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配合公安部门做好打拐解救儿童工作2起,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做好解救儿童生活安置,确保未成年儿童权益得到保障不发生舆情。五是建立挂联机制。目前全县共有留守儿童568人,留守老人64人。构建“1+2+3”挂联网络,36名处级领导、93个县级部门分别挂联各乡镇和村(社区),652名乡镇领导干部、村社干部、中小学教师挂联到户,做到每一名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都有一个小分队在进行跟踪帮扶。月调度、季分析,研究处理特殊困难问题21个。六是建成国门婚姻登记服务站,切实推动公园式婚姻登记服务工作落实落细,为群众提供更加舒适、温馨、浪漫的登记环境。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条件,融入河口特色文化,打造主题式婚姻登记点。以国门婚姻登记服务站建成为契机,“5.20”举办首届集体颁证仪式,“七夕”举办国门集体婚礼暨青年联谊活动,2次活动共办理结婚登记33对,活动推进新时代婚俗文明建设,推动全县婚俗改革、移风易俗工作,积极引导喜事新办步入规范渠道,变“大操大办”为“温馨小办”,积极宣传婚恋家风等法律法规,向群众传递正确的婚恋观和积极文明的生活方式。七是积极开展“乡村著名”行动。乡村地名采集上图104条,多措并举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助力打造七彩地名带你走进“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地名文化品牌,推送宣传图文视频8条。依托文旅、宣传部门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和本地自媒体等平台,将八条半、盘王小镇、白黑寨、纸厂等一批特色地区地名文化融入我县旅游与乡村振兴发布的宣传视频、图文介绍中积极开展地名文化宣传。

(四)履行职能职责,在执法中普法。一是按照“减证便民”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要求,做到内容公开化、登记程序化、业务操作规范化,严格按照法定审批程序,规范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截至目前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共52家,2024年新成立登记 4 家社会团体、注销3家民办非企业、变更登记7家。5月底完成了社会组织年检工作。持续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共完成2家“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整治。二是引导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组织召开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结对帮扶项目工作座谈,与助力我县社会组织签约帮扶框架协议,社会组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2家公司在河口注资8亿项目,引导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三是积极推进司法救助与民政社会救助工作有效衔接。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坚持应救尽救、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合力攻坚原则,依托国家司法救助和社会救助工作帮助贫困当事人尽快摆脱生活困境,提高救助效果和帮扶成果的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4年全年共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2091.7552万元(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1133.7595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957.9957万元),城乡特困人员供养金189.9675万元(其中城市特困人员供养金66.0504万元,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金123.9171万元),城乡临时救助金115.3800万元(其中城市临时救助金35.3500万元,农村临时救助金80.0300万元)。四是强化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高龄等特殊群体关爱保障工作绩效,有效宣传各项惠民政策。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各类惠民资金25198人次520.235万元。其中救助站共救助25人次10.03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2078人次199.647万元,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生活补助1018人次139.606万元,各类殡葬服务费减免365人44.58万元,补助特殊困难群体火化80人8万元,高龄津贴24097人次,发放金额124.93万元,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累计发放2249人次11.245万元,“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4人3.4万元。五是坚持以利企便民为导向,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编制《河口县民政局减免责清单》,开展“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减跑动、优服务”“五减一优”专项行动,简化办理手续,全面提升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并在河口县政府官网公开发布社会救助兜底保障金额,向群众公开让群众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截至目前,共在政府网站公示社会救助、低保、高龄补贴等相关金额公告51条。六是开展乡级界线联检工作。印发《河口县民政局关于开展河口县域乡镇级界线联合检查工作的通知》,2024年由南溪镇牵头河口镇配合完成对“南河线”的检查。

二、存在问题

2024年民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县委、县政府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民政执法队伍力量薄弱,执法水平参差不齐。民政干部队伍大部分为中年及以上人员,缺少年轻执法队员,执法人员综合执法能力素质普遍不高,在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差距。二是理论与实际结合得不够,没有将所学的法律法规运用在日常工作中,培训教育少,导致用法治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不明显。

三、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以法治思想为指导,加强干部职工普法责任意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抓好领导干部带头学,其他干部组织学,积极开展“业务+法律”等知识培训,不断增强干部职工法治意识,各科室相互配合,将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贯穿在各项工作中,作为重要常态化任务抓好落实。

(二)积极探索多种普法宣传形式,扩大普法工作受众面。充分利用民政系统重要时间节点以及乡村振兴、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婚姻登记、敬老月、社会助残日等契机进行法治宣传教育作用,利用瑶、苗等少数民族语言对相关法律知识进行翻译,积极参加县级举办戏曲进乡村下基层演出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让法律知识进入千家万户。

(三)积极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牢固树立普法“一盘棋”的大局思想,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配合,携手在普法、维权、矛盾调解等多个领域下功夫,通过普法进社区、送法入户等方式形成合力,营造浓厚的普法宣传氛围,共同抓好普法工作。




河口瑶族自治县民政局

2025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