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建议提案办理

河口县教育体育局对政协河口县第十二届第五次会议第42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县教体局
发布日期:2021-12-01
浏览次数:

王蔚欣委员: 

  您在政协河口县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 促进教育教学提质的建议》的第42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建议县教育部门尽快出台《河口县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提出具体落实做法,明确课程标准,鼓励学习通过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勤工俭学等方式探索创新劳动教育实践内容。 

  针对此提案,我们的做法是: 

  (一)方案措施工作情况。2021年3月16日,红河州教体局转发了《云南省教育厅关于用好勤工俭学基地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通知》,收到文件后,县教体局高度重视,认真对文件精神研究,并将文件转发至各级各类学校,督促各学校按照文件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同时研究拟定了《河口县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因方案内容涉及面广,涵盖不同年龄学生开展不同的课程和实践活动,方案目前还在征求意见中,还没有形成规范性文件下发。 

  (二)课堂和实践活动情况。一是将劳动教育列入课表,并安排有专职教师授课,每周上1节劳动课,做到有课时、有计划、有教师、有教案“四有”。二是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外,我们还不断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结合学校实际,在放学期间组织学生分片区清理校园杂草、打扫环境卫生、冲洗厕所等,有闲置集散地的学校,组织学生参与蔬菜、瓜果种植,通过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积极性和提高劳动素质。 

  (三)不断推荐劳动示范学校建设。近年来,根据省、州有个文件精神,县教体局先后推荐了河口县高级中学、河口县第二中学、河口县北山小学、桥头乡中心小学参与省、州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通过推荐,各学校按照省、州考核体系,明确课程标准和创建目标、不断完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规范建设,积极带领广大学生参与劳动实践,不断探索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位置,不断总结劳动教育成果,撰写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并向上级推荐推广,成效明显。 

  (四)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目前,学生安全风险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问题,由于小学和初中学生年龄差异较大,自控能力相对较差,考虑到很多安全风险因素,我们在开展对外志愿服务活动中,都不建议组织小学、初中学生参与外界性实践活动,目前安排县高级中学组织高三学生,以志愿服务为宗旨,每学期或每学年积极组织学生志愿者深入河口县敬老院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志愿者深入敬老院后,积极并主动地开展清扫环境卫生,帮助老人叠收被褥、衣服,搀扶老人到外面晒一晒太阳,和老人进行交流谈心,给老人捶捶背等等。经过实践活动,助长了学生志愿者积极劳动的良好习惯,懂得了尊敬老人的优良品格,传承了美德。 

  二、建议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创造条件,多渠道筹措资金,规范校内教育场所,建设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园地),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施 

  目前,就我县现状来看,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学校寥寥无几,即使有也是校园内的闲置地,达不到有关要求。目前桥头乡中心小学有1块劳动实践基地3亩多,基地位置在桥头乡老董下寨金代宽木材加工厂公路下方,目前种植杉木,距学校3公里;189小学有1块近3亩,基地链接学校下方位置,可以就近组织学生到劳动基地开展劳动;其余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几乎在校园内,主要是校园的绿化区域,只能载花种草,除此就是搞环境卫生、清扫厕所等。按照《云南省教育厅关于用好勤工俭学基地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通知》(云教函〔2021〕37号)和《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云教基〔2014〕4号)》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通过调剂、划拨、开发校内闲散土地、租赁等形式,确保每所小学不少于5亩地,中学不少于10亩地,建立学生勤工俭学基地”的要求,凡基地不达标或无土地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要积极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汇报,切实解决好用地问题。目前,要实现每个学校都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同时达到小学不少于5亩地,中学不少于10亩地要求,还得花一段时间进行探索落实,我们会积极与政府对接,力争通过政府进行调剂、划拨、开发校内闲散土地、租赁等形式来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规划建设。 

  三、建议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宣传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家校联合,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 

  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了贯彻教育部、省、州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教育工作实际,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积极引导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是推进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将实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充分利用校讯通、家长学校等渠道,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养成教育。 

  二是狠抓学生劳动安全风险保障工作。为做好学生参与校内外活动安全风险工作,我们除了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外,还为所有中小学生购买了校方责任保险、综合保险、学平险等险种,有效保障了学生在学校组织、参与的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中带来的意外伤害事故风险。 

  三是学校劳动教育和实践活动均按照各学校所列计划实施,对日常生活劳动均列出时间表,如每天放学后打扫卫生区,总计1个小时左右,尽可能不占用教学时间,同时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返校时间进行。 

  感谢您对我县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出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