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民族团结进步文选

我的驻村经历

来源:杨辉剑雄
发布日期:2021-10-27
浏览次数: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作为曾经“参战”的一员,驻村时的场景在脑海里时常浮现。

  那是2016年的1月,县委、县政府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进一步加强河口县脱贫攻坚力量,实现脱贫目标任务,决定从县级机关部门抽调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以及列入单位后备培养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县脱贫攻坚联席会议办公室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中,作为参加工作以来从未有过基层工作经历的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既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同时又感到压力倍增。2016年1月27日上午,我怀着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参加了河口县“挂包帮” “转走访”工作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暨增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动员培训会,会上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就做好驻村工作做了动员部署,明确了各驻村工作队的工作职责、纪律要求等,要求各驻村工作队整理行装尽快进驻到派驻村。会后,我回到办公室向主要领导报告了会议情况,与同事交接了工作,同时意味着我的驻村生活正式开启。

  1月28日中午,回到家中,我与爱人说了组织安排驻村任务后,她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为我整理行李。下午,我在爱人的注视下启程前往所派驻村莲花滩乡地古白村,我在车上看着爱人逐渐远去的身影,想到她日益隆起的肚子,我只能默默在心里说:你在家辛苦了,要保重身体,我完成任务后就回来。

  到达莲花滩乡后,得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们驻村工作队伍,要求各村委会要做好基本生活保障,我更坚定了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的信心、决心。我们驻地古白村工作队共有6人,那一天,我也见到了今后将与我一起工作、生活的其他5名驻村工作队员,他们来自州、县、乡不同层级,他们分别是:州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林蒙、罗阳,河口县交通局张元福,大围山管理分局莲花滩乡管理站站长张昆、莲花滩乡党政办工作人员侯彩(女)。那一刻,我深深地明白,我将与这支“杂牌”部队一起在脱贫攻坚的战斗中共同进退!

  初识

  从乡政府得知:地古白村位于河口县莲花滩乡西北方向,距乡政府所在地30公里,距河口县城97公里,是全县较为偏僻的村。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194户91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1户497人,贫困面54.5%;是一个世居瑶族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是全县15个贫困村之一。既然是贫困村,在下村之前我心里就做好了打硬战、吃苦头的准备,工作队一行带着各自的行李坐上乡政府派出的森林消防越野车。随着越野车从国道进入乡道、村道,驻村的新鲜感油然而生,车上工作队员们有说有笑,大家随着车上下、左右颠簸自嘲说是在进行免费按摩。在说笑中,驾驶员突然提醒到:真正的挑战来了!由于前几天大雨,加之地古白道路山高坡陡且没有硬化,车辆在泥泞的山路上左右摇摆,伴随着发动机轰鸣声,艰难前行,而道路两旁非山即崖,车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刚出发时的愉悦早已荡然无存。到达村委会时已经很晚了,短短30公里,几乎行驶了4个小时。村委会干部早已在那等候迎接我们的到来,我们把行李卸下,与驾驶员互道保重后,车辆就返回乡上了。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就把房间布置好了,面对这陌生的环境,我们提出到附近先了解情况看看,然而走一圈下来,整个村子大多是土墙房、村内道路没有硬化、人畜混住情况突出,特别是连一个卫生公厕都没有,这让我们工作队员始料不及,同时也感受到了地古白村老百姓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更感受到了开展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必要性。

  走访

  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摸清底数找准症结是关键。驻村以来,我一方面强化对脱贫攻坚政策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州、县、乡各类业务培训,认真学习领会《中共河口县委河口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七个一批”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深入理解实施精准贫攻坚战的历史背景和深刻内涵充分认清工作职责和历史使命,深入解读中央、省、州、县有关精准扶贫相关文件精神。通过学习,不断深化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思想上认识到驻村的目的就是要真正了解村情、民情,帮助村、户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疑难,要通过工作队牵线搭桥,为村组理清发展思路,以项目为支撑,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改变村容村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就是走访,工作队进驻后,迅速启动,分工合作,对地古白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非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走访。地古白村地理环境特殊,背靠屏边大围山,所辖5个村民小组分散在三个自然村(地古白村委会片区为地古白二、三组,马鹿塘片区为地古白一组,嘎拉西一二组在蛮耗方向) ,坐落在不同的山上,全村只有一条进村道路,且雨天车辆难以通达,为能够更真切地听到群众脱贫致富所需、所想,我们工作队分工合作,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险阻,骑摩托车、步行在泥泞、崎岖的山间道路穿行到各自然村,采取与群众聊家常、座谈、走访等多种形式,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通过近两个月的时间,做到了对各自然村的基本情况、产业状况、基础设施了然于心。

  建设

  地古白村条件较差,基础薄弱。我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来开展工作,提出了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嘎拉西一二组发展产业,基础条件较差的地古白一二三组重点争取项目,补齐住房、道路短板,为后续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工作思路。在多次召开党员会、群众会,向广大村民进行宣传、动员,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获得群众的认可的基础上,我主动加强与县、乡联席办、各挂联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积极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注入到地古白村精准扶贫工作中,同时结合各村民小组实际,精准施策。针对地古白一、二、三组道路交通落后、住房条件恶劣的实际情况,通过积极向县乡联席办、交通、发改、住建等部门反映,争取到道路硬化指标20公里,易地搬迁项目指标71户,改善3个村民小组的交通出行问题及住房条件。结合嘎拉西一、二组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进行充分酝酿、多方听取群众意见,积极向农业、畜牧等相关部门咨询,引进企业在底马坡片区种植沃柑,同时协调资金为嘎拉西农户新建猪圈,协调县畜牧局为每户群众发放猪仔2头,结合嘎拉西一、二组和地古白一组居住条件相对较好,积极向县住建部门协调太阳能路灯40盏,用于解决群众晚上出行难的问题。

  在易地搬迁、道路硬化项目推进过程中,面对群众的质疑、不理解,我多次深人到施工现场进行调解,做群众工作,让群众知道脱贫攻坚工作是党和国家对贫闲地区、贫困百姓的关心和爱护,是实实在在干实事办好事的。我现在仍然记得在实施易地搬迁过程中的情景,在动员老百姓拆旧房时,李文元老人家说道:“队长,到底葛盖得起来,我年纪大了,怕是看不到新房盖起来了,还是不搬了,住老房子算了吧”。听后,我心中一阵酸楚,这是对我们的不信任,我回答到: “你放心,我们会叮嘱施工队,保质保量尽快施工,让你在有生之年能搬入新房! ”。

  由于项目施工时间紧、任务重,加之地古白条件恶劣,道路硬化与易地搬迁项目都需要同时开展,为了让老百姓看到希望,我加强了与各施工队的协调对接。一方面加强与道路硬化施工队对接,要求给予一定时间让易地搬迁施工队备料另一方面我们又与易地搬迁施工队沟通,要求组织好车辆、建房施工队伍一边施工一边备料,同时我还得往返于地古白与嘎拉西之间,关注嘎拉西猪圈建盖进展情况、路灯安装情况等等。

  成效

  在驻村过程中我深知,团结一荣俱荣,分裂一损俱损。团结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团结出力量,凝聚出希望。在驻村期间,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工作目标,积极营造凝心干事,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工作队每月均召开会议,传达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总结上一阶段工作,分析存在问题,共同讨论研究下一步工作方向,会上充分发扬民主,全体队员各抒己见,出谋划策。当有队员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协调沟通,解决问题;工作中遇到艰难险阻,我和队员们能够坐下来,互相探讨,共商对策。一年以来,在我的带领下,全体队员团结一心,不分彼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 自觉地服从、服务于精准扶贫工作,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战斗团体,有力地助推了各项惠民政策的宣传和落实。

  2016年底,因工作需要,我结束了为期一年的驻村生涯,就任莲花滩乡党委副书记。 2016年期间,我们工作队与老百姓一道在村委会建盖了伙房、公厕,实现了嘎拉西片区猪圈全部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每户农户发放猪仔2头,完成公厕旱改水3座、修建凉亭2座,完成健身路径器具安装1套,完成沃柑种植基地土地流转、带老百姓外出考察产业项目、完成砂仁苗发放等工作目标。当然我本人也有收获,那就是驻村期间爱人生下了家中的第二个小宝贝。2017年春节前,地古白道路硬化项目完成,老百姓出行告别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年代,曾经的交通瓶颈如今变坦途,曾经的泥泞土路成为了康庄大道,我们工作队员戏称为“地古白”高速。2017年中旬,地古白易地搬迁项目全部完工,老百姓住进了崭新的住房。当我再次与李文元老人家见面时问到: “老人家,新房好不好住呀”老人家一脸幸福的笑容,说道: “感谢共产党,感谢习主席! ”

  如今的我,已经回县城工作多年,每每回想起驻村工作时,心中总是感慨万千,与工作队员们同吃、同住、同甘共苦的时光仍历历在目。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我目前的挂包户仍然是在地古白村,每每到挂包户家走访时,走在当年硬化的道路上、走进易地搬迁的新房中,地古白村的老百姓见到我,都主动上前与我打招呼,心中在满满成就感的同时,也真实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心系贫困群众、求真务实的为民情怀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担当。

  我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