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村里的变化太大了,想活动筋骨时,就到盘王广场上走走;想学习种养殖技术时,村委会就有个农家书屋;临近过年时,还有人来给我们写春联;县上组织活动时,我们还能看到精彩的表演……。”瑶山乡水槽村村民李春华连连感慨,“真的,就这样的生活,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农家书屋
盘王广场活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精神家园。河口县始终坚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大力繁荣文化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一首歌,一支舞,一段段群众自编自演的积极向上的文艺作品,都会在潜移默化间成为汇聚人民群众认同、接受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份力量。随着一项项文化惠民工程送入基层、走向民众,百姓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生活面貌也在悄然改变。
文艺汇演
近日,河口县民族文化工作队正紧锣密鼓地加紧排练,不久后,他们将作为云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代表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参加第十六届全国盘王节。
“动作表情做到位、要质量不要数量、拿出精神状态来、再来一遍……”尽管排练已经基本成型,队员们仍在不断“挑刺”,力求把演出做到最好。
除了演出交流活动外,他们的身影更多地出现在社区的露天舞台,农村集镇的篮球场地,边境村寨的文化广场。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到“国门红色文艺轻骑兵”惠民演出,从舞蹈《扶贫情思》《舞彩家园》,小品《扶心》到快板《精准扶贫暖人心》……今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及河口县各乡镇农场,开展文化惠民演出40场,惠及观众4万余人次,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丰富的精神食粮。
“我们常年奔跑在基层一线,在深入农村演出的时候,也从田间地头汲取了能量,这也让我们的作品更接地气。”河口县民族文化工作队队员冯承鹏说。不久前,由他创作的舞蹈作品《瑶乡新画》获得了2020年红河州“白鹇奖”,这支舞是他亲身参与扶贫工作之后有感而发创作的作品,讲述了一群美丽的瑶乡姑娘在清晨醒来,映入眼帘的是瑶乡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面,心情非常舒畅愉悦,于是在美丽的山水间翩翩起舞,展现了新时代瑶乡的新风貌。
没有奢华的布景,没有高档的音响,也没有炫目的灯光,有的是边疆人民热烈期待的眼神和经久不息的掌声,是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厚重担当。“作为文艺工作者,他们把文艺创作和强壮民族精神结合起来,和凝聚人民力量结合起来,和推进民族复兴结合起来,和实现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以文艺砥砺民族奋斗精神。
文化惠民工程实施以来,河口县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一步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推进村史室(墙)建设,通过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留住历史,留住乡愁;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完成电影放映252场,观影14853人次;安装“小喇叭”420个,让“小喇叭”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传播机……
村史室 留乡愁
送春联 暖民心
小喇叭 大阵地
夜幕降临,瑶山乡盘王广场上一片欢声笑语,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往常的场地,伴着动感的旋律,排好队形,踏歌起舞,个个神采奕奕,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劳作一天的疲惫也消散了,日子也越发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