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

河口北山小学:民族团结进校园 和谐之花遍地开

来源:自贸时代看河口
发布日期:2021-10-15
浏览次数:

  “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是一家”“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河口县北山小学,随处可见一条条民族团结宣传标语,呈现共建和谐校园的良好局面。河口北山小学坚持把民族文化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按照“文化立校、特色兴校、品牌强校”的思路,创新管理模式、深挖民族资源、强化师资培训,丰富活动形式,用厚重的民族文化为学生人生奠基,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撑起了河口县民族教育发展一片蓝天。

  

文化立校 奏响民族主旋律

  北山小学现有28个教学班,学生1259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716人;教职工98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工勤人员20人。学校除了汉族外,有瑶、苗、壮、傣、布依、哈尼、彝等各个民族的学生及教职工773 人,占师生总数的61%,是一个真正的民族大家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方法,因此河口北山小学积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在三年级和五年级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每学期3—5课时,由班主任负责授课。在中年级以《中华大家庭》为学习教材,高年级以《民族常识》为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河口北山小学还要求各科任教师充分挖掘各科教材中的民族教育元素,注重学生的体验与实践。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深埋进孩子的心田。此外,河口北山小学要求各班开展每班一块宣传板报、一次主题班会、一次宣传教育活动的“三个一”活动,以及要求每个学生会唱一首民族歌、会跳一支民族舞、会说一句民族话的“三会”活动,使校园到处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氛围;结合儿童节、国庆节、民族团结宣传月等节庆日,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了手抄报创作、民族知识、民族歌舞竞赛等活动,使学生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逐步形成。师生的民族情操在校园文化浸润中得到升华。

  河口北山小学根据教学楼楼层分布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不同的楼层安排了不同的宣传教育主题。一楼针对低年级学生安排了养成习惯教育主题文化,以行为习惯养成为主题;二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宣传、普及传统文化为主题;三楼是河口本土特色文化,向学生宣传介绍河口的人情风貌和重要历史事件;四楼是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民族文化,重点介绍河口7个世居民族的文化以及各自的风土人情,让学生从小了解本民族文化并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五楼是教师办公区域,安排了以师德师风为主题的文化宣传栏。同时,河口北山小学还根据教学楼的楼梯分布,在左中右三个楼梯都安排了不同的河口本土文化以及师生的书画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为学校的蓬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特色兴校 丰富民族新内涵

  北山小学以河口瑶族民间刺绣为载体,在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中开设了瑶族绣艺兴趣活动课,瑶族绣艺室是河口北山小学根据河口本地民族情况和学校实际需要,开设的一个以学习瑶族民间绣艺为主的课外兴趣小组。为的是让学生从小接触、了解本地民族文化,熏陶和培养民族感情,促进民族团结。每周一至二课时,学习制作瑶族的传统刺绣工艺,并将师生制作的部分工艺品(瑶族风格的蚊帐钩)运用到学生宿舍中,成为了学生宿舍的一道风景,使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弘扬。河口北山小学将把瑶族绣艺作为本地民族文化的开发项目,进行开发、培植、挖掘、打磨、提炼,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使之成为学校的特色亮点。

  品牌强校 彰显民族新特色

  河口北山小学于2012年被省教育厅、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为树立民族特色学校这一品牌,近年来,河口北山小学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使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美丽绽放。为做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河口北山小学在宣传教育上加大了力度,精心布置了以“民族情团结花”为主题的宣传长廊。

  正面的民族情以河口七个世居民族简介为主要内容,背面的团结花以实现“一个共同理想”、达到“两个共同”、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做到“五个维护”、增强“五个认同”、树立正确的“五观”为主要内容,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校园,在不同民族师生间营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氛围,增强了校园内师生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开遍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