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县蚂蝗堡农场管委会在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中,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着力打好“三张牌”,全面深入持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打好“共同体意识牌”,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一是强阵地,抓宣传。及时召开了全农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月活动动员会,迅速掀起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热潮。制作宣传栏30块、张贴宣传标语800余张,悬挂宣传横幅70余条,发放民族团结应知应会知识手册2000余份,发出参与民族团结创建倡议书1000余份,制作专题宣传片。二是建队伍,抓宣传。组建小语种志愿翻译队、党员宣传队,大力宣传普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惠民政策,开展中越双语宣传,进行少数民族多种语言民族团结知识宣传50余次。宣传民族政策、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经济、民风民俗、民族团结进步成果,积极打造农场居民群众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园,通过耳濡目染提高各族居民群众民族团结意识,在潜移默化中铸牢民族团结进步根基。三是多载体,抓宣传。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满足居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举办“庆五一、迎五四”,共做新时代好青年”联谊活动、傣族文化交流联欢晚会、文艺晚会、歌咏晚会,组织职工群众参加气排球运动会、“红土地之歌”演讲比赛、”边城杯“、”振南杯“篮球运动会等形式,引导群众牢固树立“一条道路”“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自信”“五个认同”和“五个维护”的思想,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
打好“为民服务牌”,促进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蚂蝗堡农场高位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相关事宜,不断提升为民服务、为民办事的实效,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民办实事、谋实惠,全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民族群众同胞的根本利益,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和谐进步、守望相助。一是牢牢抓住实施“五网”建设、兴边富民行动计划等机遇,为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争取工程建设13个,项目资金3385.45余万元,为各居民小组建设彩钢瓦大棚房7个;道路硬化20公里;新建水冲式厕所5个,旧厕改造8个;进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项目3个;新建垃圾焚烧池6个;投入1829.4万元,修建最美边境乡村公路;修缮居民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完成四位一体项目建设;完成蚂蝗堡农场岔河、龙台、川东口居民小组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项目,投资21.13万元,新建水坝、蓄水池、安装水管等。突出示范引领,以“民族融合大家庭”为主题先后投资338万元将田房居民小组打造为最美边境小康村。二是结合农场实际,积极整合散、小、弱农业产业。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按照“稳橡、退蕉、扩果、增效”产业发展思路,尽快推进农场燕窝果、菠萝蜜等产业基地发展,连片规划、成片推进,努力建设规模化基地,打造农场特色品牌。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场居民群众的就业竞争能力,拓宽增收渠道,改变收入结构单一的情况,提高居民群众经济收入,促进增收增产。
打好“全员参与牌”,汇聚各民族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各族干部群众抱着一颗必胜的信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守望相助,共同抗疫。在蚂蝗堡农场12.5公里边境线上,共设有7个国门安全屋,28个临时卡点,每天100余名干部群众24小时三班制不间断值班值守、巡逻巡查,夜夜一线巡逻,二线蹲守。全场设网格长2人,网格员103人,胶林胶工同守护,小组全民共参与,处处是责任田,人人是守护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农场机关和社区全体党员同志全部参与边境防控,党旗在“疫线”高高飘扬。积极成立溪东社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合党支部,农场党员干部、驻地部队、民警和社区干部组建边境巡逻队、护组队,进行联防联控,联合宣传动员,联合排查登记,联合巡逻巡查80余次,守护边境,固边强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