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县以“七紧盯、七强化”为抓手,高质高效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任务,疾笔绘就“兴边富民”的美丽新画卷。

河口县委、县政府切实扛牢主体责任,认真落实“一线工作法”,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县级领导挂联、部门包保”工作机制,8名挂包乡镇县级领导定期靠前一线督导,定期不定期一线指导解决问题。截至目前,县委书记、县长累计深入一线调研督导68次,驻地督导20天以上,带动县处级领导深入乡镇、村、组现场办公400余次,包保单位和乡镇、村组干部一线开展挂联包保工作1000余人次,组织召开党总支会议、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会议、村民理事会议300余次,开展入户宣传动员、重点对象访谈2800余次。

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始终保持“人一之我十之”的劲头和“5+2”“白加黑”的奋斗姿态,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严格按照“路线图”“时间表”压茬推进。全县共规划大项目263个、子项目935个,计划总投资9.19亿元,涉及4个边境乡镇15个行政村(社区)172个自然村(含原农场14个抵边居民小组)。目前,64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已完工187个。

按照“稳橡、退蕉、扩果、增效”产业发展思路,发展香蕉、柚子、芒果、柠檬等热区林果产业30.8万亩,种植砂仁等中药材7.7万余亩;实现生猪存栏3.67万头、家禽存栏25.563万羽、鱼种产量72吨;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3个,认证A级绿色产品7个,申报创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7个、专业镇1个,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群众增收致富;抢抓河口国际口岸城市建设机遇,积极整合资源力量,围绕计划重点发展的电子加工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跨境金融及商贸物流、数字贸易、纺织服装加工五大产业进行布局,依托园区建设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引导口岸城市规划范围内外的抵边村寨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差异化发展。

深化“国门党建”,强化组织引领,积极探索“党建+N”模式引领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创建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示范村4个、贸易助推型示范村3个、生态宜居型示范村1个、睦邻友好型示范村5个、文旅融合型示范村5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18个,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天才等先进典型。通过红色引领,打造品质工程,辐射带动各族群众同心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