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他是脱贫攻坚战中的5种人

来源:莲花滩乡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18-07-23
浏览次数:

  莲花滩乡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指导,坚持精神与物质“双脱贫”,加强教育引导,激发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脱贫光荣的思想观念和感恩意识,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的感恩之心,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觉意愿和行动,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在自强、诚信、感恩活动中,莲花滩乡石板寨村党总支书记邓保荣同志他与种不同,是一个一心为别人着想、想着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的5种人。 

  把驻村工作队当亲人  

 

   驻村工作队和村三委定期研究工作 

 

  20183月初,在莲花滩乡石板寨村,新、老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交接有序进行着。老队员依依惜别,似乎总是舍不得离去;新队员热血沸腾,一切都充满好奇,蓄势待发。唯有一人,留别之余又含盛情期待,他是老工作队一路走来的见证,也是新工作队未来前进的伴侣。不是队员,却似亲人,他就是总把驻村队员当做自家人的村支书邓保荣。他既是一名村干部,又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多年来,一直怀着一颗倾情为民的赤子之心,认认真真践行了为人民服务宗旨,被广大人民群众誉为倾情为民的好同志。 

  创先争优的带头人 

    

  

  入户鼓励贫困户要自强讲诚信懂感恩(他是拍照人) 

     “不断钻研,创先争优、率先垂范是作为党支部书记的邓保荣对村委会所在拉嘎良党支部学习的要求,他带领共产党员及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以及党建业务方面的文件。学习时,能够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使党员群众能和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 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在发展党员方面,为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邓保荣积极调查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以往表现情况,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并把能力突出、德才兼备的党员作为村后备干部进行培养。通过邓保荣同志的有序管理和领导,拉嘎良党支部成为全乡名列全茅的党支部,党总支获得先进党总支,而邓保荣自身也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务工作者 

  邓保荣作为90年代的老高中生,本身学习能力和文化水平就极高,在担任村干部以来,更加注重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办公学习和使用,通过自身长期坚持虚心学习和努力,率先成立农家书屋、建立微信学习群,在村委会完全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驻村队员的大后方 

    “你们家在得远,又不能经常回去,就把这儿当自己家一样,邓保荣对正在自家厨房帮忙做饭的年轻队员们关切道。 

     自驻村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邓保荣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结下深情厚谊,迎来送往,工作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唯一不变的,是他那颗用手捧着的真心。 

  置办用具、安排住宿,邓保荣想方设法改善工作队的驻村条件和办公环境。村委会的电视信号接收器被雷电击坏了,考虑到工作队学习收听收看政策新闻的渠道单一,他把自己家的接收器拿到了村委会。 

  在去年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时,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一道,总是忙得顾不上做饭的时候,邓保荣首先考虑的仍然是驻村队员,干脆让工作队在自己家吃饭,他总是把驻村工作队员当亲人,让工作队同志感受到家的温暖,安心驻村,用心工作,彻底解决工作队员在不住的后顾之忧,邓保荣成了驻村工作队的大后方 

    脱贫攻坚的冲锋者 

     在其位,谋其政。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群众选择了我,我就要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邓保荣一直在这样提醒自己。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邓保荣作为村党总支书记,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手拉手,一起走,党建、扶贫双推进。邓保荣秉持抓基层党建,强战斗堡垒,促脱贫攻坚。他及时组织召开全村党员大会、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会、班子组织生活会等,不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带领全村通过加强党组织引领,发动党员引领带头示范作用,培养明白人”“带头人,进行传帮带,无论是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学习、还是产业种养殖选择,都让贫困群众有了领头羊  

  经济要快速发展,就离不开创新。2017年,在总支书记邓保荣带领下,石板寨村通过多方努力,在上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引进红河州炜晨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该村历史上第一个脱贫攻坚新型合作社——河口莲花滩乡荣祥蛋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该项目的实施带动石板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2565人,通过采取红河炜晨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村级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并保障入股农户所入股蛋鸡按每只每年纯利润的1/6分红。每年可为入股贫困户带来8.33万元的入股分红,为如期实现脱贫奠定坚实基础。邓保荣还通过多方协调,组织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形式,投资入股分红,红利用于村公益事业建设经费,不断壮大石板寨村的集体经济。  

     作为共产党员的他,同时也一名县乡人大代表,还是乡人大主席团成员,他认真建言、提建议,积极发挥代表作用。他积极参加县乡人代会和乡人大主席团会议,积极参加人大代表小组活动,积极履行代表职责。邓保荣认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为此,他积极向上反映汇报,多方协调,切实为本村委会争取到了土地整治项目,使2000多亩的土地得到了整治。在土地整治过程中,他积极向群众宣传惠民政策,耐心做好群众工作,遇到困难不退缩,迎难而上,耐心细致调解土地平整中因修公路、建水池占用村民耕地而引发的大大小小的村民与施工方的纠纷。为避免农户耕地被建水池、开公路占用,为减少村民与施工方的纠纷,他不计得失,主动带头让出自家的耕地为集体修建水池、开公路,使项目得到了顺利实施。  

         

 

  邓保荣和队长胡涛为石板寨村的党员讲自强诚信感恩党课 

     此外,邓保荣带领村党总支不断向上级争取,主动推介,积极引进火龙果种植基地、妃子笑荔枝基地等热带特色产业种植园,实现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助力群众在增收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迈出了跨越性的一大步。  

  邓保荣同志心里十分清楚,自己做的一些工作虽然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但自己的工作与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距离,要真正当好一名村干部,履行好一名共产党员发热职责,还须加倍努力,才能最终不负群众的期望。  

     

 

  在香蕉收购点宣传香蕉套袋白色垃圾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群众口中的贴心人 

      石板寨村是典型的民族村寨,邓保荣又是土生土长的瑶族,语言相通,情感相系,群众都十分信赖他。 

  邓保荣同志虽然是一名村干部,但从不忘记自己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心系村民,关心和重视群众的生产生活,群众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问题,他就第一时间到哪里去。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以来,易地扶贫搬迁、土地整治、农危改等项目推进中,为了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他不遗余力四处劳累奔波,千方百计做工作,并多方争取资金为群众解难题。他曾经为因在开挖公路中被土石淹没了农田的农户解决了老大难问题,切实恢复了农户的农田和耕地,保障了农户的粮食生产生活。长期以来,由于小组之间的公益林划分界限模糊,有的小组之间在公益林资金的分配上一直存在矛盾和争议,导致有的村小组公益林补偿金一直未得到兑现的历史遗留问题。为公平公正的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他通过细致调查了解,深入实地察看,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召开村民会议,最终使组与组之间达成了协议,成功完成了分配资金的兑现,切实有效地解决了小组之间的矛盾,等等,他心系群众,不辞辛劳的为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群众利益无小事,矛盾纠纷调解、群众利益维护、项目争取,邓保荣总是把大家的事情放在首位。每当村委会广播里的邓支书的声音响起,大家都会跑到门前侧耳倾听他给大家带来的好消息。 

  就是这样一个热心热肠的村支书,却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算不上一个合格的父亲。邓保荣的两个孩子分别寄宿在中学和小学,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团聚,原本就抱怨父亲因为工作缘故,对自己关心不够的孩子们,甚至有时连周末都见不到父亲。 

      有一次,邓保荣把孩子送到学校,回家之后,孩子才打电话让他去参加家长会,因为孩子们都很懂事,知道父亲很忙,因此都没敢当面说,而是回学校才电话告知父亲。一如往常,因为第二天要到乡上参加重要会议,他终究缺席了孩子的家长会。除了规定的值班日,邓保荣每天都到村委会协调统筹日常事务,作为农民,家里的活儿却全部甩给了妻子。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香蕉收购点顽疾”·····邓保荣总是敢为人先,用心用力,成为大伙儿的贴心人 

 

  向公路沿线外地流动人员私乱建的违法行为 

    

  石板寨村是典型的民族村寨,邓保荣又是土生土长的瑶族,语言相通,情感相系,群众都十分信赖他。 

  邓保荣同志虽然是一名村干部,但从不忘记自己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心系村民,关心和重视群众的生产生活,群众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问题,他就第一时间到哪里去。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以来,易地扶贫搬迁、土地整治、农危改等项目推进中,为了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他不遗余力四处劳累奔波,千方百计做工作,并多方争取资金为群众解难题。他曾经为因在开挖公路中被土石淹没了农田的农户解决了老大难问题,切实恢复了农户的农田和耕地,保障了农户的粮食生产生活。长期以来,由于小组之间的公益林划分界限模糊,有的小组之间在公益林资金的分配上一直存在矛盾和争议,导致有的村小组公益林补偿金一直未得到兑现的历史遗留问题。为公平公正的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他通过细致调查了解,深入实地察看,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召开村民会议,最终使组与组之间达成了协议,成功完成了分配资金的兑现,切实有效地解决了小组之间的矛盾,等等,他心系群众,不辞辛劳的为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群众利益无小事,矛盾纠纷调解、群众利益维护、项目争取,邓保荣总是把大家的事情放在首位。每当村委会广播里的邓支书的声音响起,大家都会跑到门前侧耳倾听他给大家带来的好消息。 

  就是这样一个热心热肠的村支书,却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算不上一个合格的父亲。邓保荣的两个孩子分别寄宿在中学和小学,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团聚,原本就抱怨父亲因为工作缘故,对自己关心不够的孩子们,甚至有时连周末都见不到父亲。 

     有一次,邓保荣把孩子送到学校,回家之后,孩子才打电话让他去参加家长会,因为孩子们都很懂事,知道父亲很忙,因此都没敢当面说,而是回学校才电话告知父亲。一如往常,因为第二天要到乡上参加重要会议,他终究缺席了孩子的家长会。除了规定的值班日,邓保荣每天都到村委会协调统筹日常事务,作为农民,家里的活儿却全部甩给了妻子。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香蕉收购点顽疾”·····邓保荣总是敢为人先,用心用力,成为大伙儿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