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20240913-165831-831
-
发布机构河口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1-04-26
-
时效性有效
老范寨乡:以脱贫攻坚之果开振兴乡村之花
老范寨乡:以脱贫攻坚之果开振兴乡村之花
近年来,老范寨乡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发展思路,围绕“金芒小镇”建设,坚定不移抓好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以芒果产业为主,彩谷米、木瓜、菠萝、百香果等产业共同推进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以“一主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为群众稳稳托起了致富梦,为乡村振兴装上了腾飞的翅膀。
阳春三月,老范寨乡迎来又一灿烂的季节,浅薄的春风已将暖冬缓缓翻过,绿水青山在此完美的诠释了三个季节后,再挡不住芒果枝头肆意的金黄——冬日的霜冻让它抽出稚嫩的绿芽儿,而初春的甘霖助它摇曳着溢出璀璨的光芒。走在道路上,随处可见成群连片的芒果林,齐齐整整的站在坡地上,芒果枝叶里花丛爆满、密集绽放,金黄色的枝头簇拥着纯粹自然的清香,柔和的春风轻轻一送,花香瞬间透过人的鼻腔、直抵暖暖心房。
春风依旧,裹着米粒一般的落花,与南溪河的潺潺韵出一幅“流水落花”的美好画卷,从两者间呼呼而过的货运列车欲驻足却再难得,凭空增添了几分惆怅。
1907年月,滇越铁路建成通车,人们为依托便利的交通逐渐向铁路边迁徙,1908年老范寨站的建立,更为铁路周边聚集了大量人群,冰冷的铁轨迎来了热闹和喧哗,人们在此赶集交易农产品、购置家庭所需,青年男子从这里出发,去外面的世界闯荡,老人妇孺在此耕种,遥望铁道渺渺,盼家人平安回家。2002年,滇越铁路旅客列车停运,“百年小站”正式关闭,在站上服务40年的老站长杨正义带着一生的回忆离开,而“二八”年华就成为站台唯一护士的刘菊焕离开时已是花甲老人,小站上的人家也陆续迁往外地,此地只留下几栋孤单的站房和两根伸向远方的铁轨。
老范寨站承载了一代人的酸甜苦辣,曾经的繁华不复存在,但小站故事却铭刻在人们的心中,这里烙印着架桥烈士马云正的奋斗印记,记录着一代青年男女唯美的知青岁月,顺着铁路走,重复冰冷的铁轨好似锁住了那一代人的乡愁,渐见缥缈,让人久久难以释怀。突然,脱贫攻坚的劲风在此激起热浪,拍打在本已死寂的铁轨旁,砰然作响,周边万物听到了召唤,发出多样的声音来,一抹抹灿烂也勇敢攀上了三月望红的枝丫,随后在葱茏和汗水中催出了成熟的果。召唤声悠悠扬扬,在外拼搏的游子听见了家乡的灵动之音和家人的呼唤,返乡创业的道上,已有照亮前路的明灯和领路人坚实的脚印,振兴乡村的路上,多了些辛勤赶路的赤子,少了群漂泊游荡的灵魂,人们的乡愁终有了新的寄托。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芒果花开为农业生产增添了些许浪漫。老范寨乡黄姜坪小组的杨建平是芒果种植的示范户和带头人,每年开春,其春节回娘家探亲的妻子得知花开的消息会及时归来,一家人埋头开始春耕复工、保花保果。黄姜坪的群众是令人羡慕的,清早一推开门即是一片花香,即使在地里汗流浃背也能有香风陪伴,夜晚闭户则将清香“收入囊中”,芒果从开花到成熟需要4个多月时间,期间外出务工的青年男女都会返乡帮忙,且不再外出,与家人共同经营家中的产业,机灵点的,便趁机谈情说爱、成对成双。
2014年起,老范寨乡积极发动黄姜坪群众种植芒果,并多次组织果农开展技术培训及外出考察学习,誓要把芒果产业发展壮大,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经过几年的发展,黄姜坪芒果种植与管理技术日趋完善,种植规模达4000余亩20万余株,2019,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群众收获了累累硕果,全村完成了由传统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发展的华丽蜕变,实现了高质量脱贫。
“二月春耕昌杏密,百花次第争先出”,春节刚过,老范寨群众复工复产的热情洋溢于表,农忙的群众,伴着花丛中嗡声不断的蜜蜂和出双入对的彩蝶,在山水间勾露出春耕的诗韵来。此时,徒步在千亩芒果园与蜜蜂一道闻花采香,再乘着清风顺着南溪河一路南下,直达记忆中的小站,看一看瑶、苗、彝各族田间地头交流生产、团结劳作,尝一口早春熟透的甘蜜,感受碧水蓝天中美丽乡村的恬静自然,不禁使人流连于边陲小镇的斜阳中,沉醉在民族风俗的醇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