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河口县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来源:县司法局
发布日期:2022-06-02
浏览次数:

  2021年,河口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州委全面依法治州的工作要求,推进法治政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加快推动更高水平法治河口建设,为建设新时代开放安宁美丽自贸城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全面领导 

  1.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机制。制度是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力抓手,河口县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年度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县委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领导作用,以完善和落实法治政府建设配套制度为抓手,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的配置和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以规范决策程序、执法行为、政务公开等为关键环节,重点突破、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2.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河口县各级行政机关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法治建设工作约谈办法》,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法治建设工作,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中,加大干部作风建设的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保持高压反腐的态势,更加理性、谨慎地依法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二)扎实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宣讲活动 

  河口县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成立县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巡回宣讲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河口县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巡回宣讲活动的通知》,在3月底前先后在4个农场和6个乡镇举行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报告会。全县各级各部门将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主要学习篇目并列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依托党史学习教育、全县科级干部培训、“万名党员进党校”等,借助县委宣讲团、“国门”宣讲团、宣讲小分队组成的“三级”联动宣讲队伍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学习宣传。2021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开展宣讲(含单位内部宣讲)和利用各种宣传日开展宣传共110余场次3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在全县大力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制定下发《河口县开展< 民法典>集中学习宣传工作方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具体实施作出安排部署,将其纳入“八五”普法规划,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全县各级各单位均成立民法典集中学习宣传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责任领导和集中宣传时间,切实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到位,实施到位。 

  (三)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1.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和“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政务服务大厅服务标准化水平。河口县于2019年3月成立行政审批局,后推行“一颗印章管审批”,将第一批共35项事项合并调整后为28项。2021年,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474件;坚持“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原则,推动行政审批事项“网上查询、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预约”。河口县政务服务平台已承接并指派实施主体的事项1194项,网上可办率为99.66%,全程网办率为63.07%;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审批服务实现“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2021年政务服务平台总办件3562件,综合服务中心受理办件35.58万件,按时办结率100%,接待办事群众超11万人次,满意率99%,办理“一件事”主题事项3220件;加大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应用。累计实名认证数2.23万人,实名占常住人口比例21.89%,累计办件量34.34万件;加强对“互联网+监管”平台的事项认领完善,截至2021年底,“互联网+监管”平台有监管行为的事项389项。 

  2.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和“减证便民”工作。在省、州的统一部署下,河口县在全县范围内推行“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工作,并梳理完成我县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清单以及制定下发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截至12月底,红河片区办理直接取消审批改革497件,审批改为备案改革2778件,优化审批服务改革2140件。印发了《河口县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河口县保留证明材料清单》,对全县18个行业(部门)进行了本地化梳理,保留证明材料86项。针对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依申请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并在政务大厅、办事窗口及时公示实行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目录,不断修改完善办事指南,制作证明事项告知承诺书格式文本,积极通过告知承诺制不断精简办事证明材料、优化办事程序。2021年,全县共采用承诺制方式办理政务服务事项4018件,其中县发改局4件,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51件、县市场监督管理局3691件、县卫生健康局72件。 

  (四)全面落实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河口县依托各司法所、武装部、看守所、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先后设立了15个法律援助工作站,改变了“一点受理,独点办理”的现状。建立了1个县级,6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32个村(社区)服务站(点),整合了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资源,在县、乡(镇)、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以及省司法厅在自贸区设立的(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展法律服务。目前,河口县法律服务工作者1名,本地律师事务所4家、专职律师16人。截至12月底,入驻自贸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法律服务工作者接待和解答法律咨询1433人次(其中:律师接待咨询168人次,公证员接待咨询605人次,律援助中心提接待律咨询660人次),代写法律文书15份(其中:律师代写法律文书8份,公证员代写法律文书7份),公证员办理公证424件(其中:涉外公证3件),指引群众查询“12348法律服务机器人”近1000人次,受理,审查、登记、录入并积极指派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1件(其中:刑事援助案件80件,民事援助案件51件),指派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参加人民检察院办理认罪认罚案件328件。 

  (五)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1.积极开展案卷评查。组织卫健、应急、住建、市场监督、自然资源等部门的10名行政执法务实工作人员,参与州级组织的行政复议和行政执法业务培训暨案卷评查工作培训,并抽取县上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罚案卷16件和本部门的行政复议2件参与评查,重点评查是否存在人情执法、选择执法、执法不当等损害当事人合法利益的情形,评查结果为11件优秀7件合格,对于评查中发现的存在问题,积极反馈给相关部门。 

  2.加强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证件管理系统和行政执法人员网上考试系统运行。2021年共计在系统录入35家执法主体,518名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并组织行政执法人员网上考试,共有180人参加行政执法资格考试,112人获得了执法证,对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公开,努力做到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为推动“互联网+法治政府”建设夯实了基础。 

  3.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统筹制定了河口县市场监管领域统一抽查事项清单(第二版)共99类342项和河口县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第二版)共28个抽查领域49个抽查事项,制定部门抽查计划和部门联合抽查计划102项,累计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45批次,抽查各类市场主体161户。建立监管对象名录库19077条(其中:企业3627条、个体工商户15421条、其他组织29条);建立执法人员库368人,对已入库执法人员按类型和监督检查(执法)种类进标注,并归集当前各类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推动部门联合信用惩戒。2021年,河口县共归集信息520条,其中行政许可251条,行政处罚9条,抽查信息260条。 

  (六)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1.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0件、政协委员提案60件,答复率为100%,其中办理结果为A类的建议63件,占比52.5%,办理结果为A类的提案32件,占比53.4%。12345政府热线受理诉求514件,已办结484件,正在办理30件,办结率94% 

  2.积极支持公益诉讼,2021年以来,检察院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5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55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1件。法院共办理公益诉讼2件,发出司法建议书5份。 

  3.持续深化主动公开。严把时效内容关,做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及时准确发布政策文件、财政预决算、政府信息公开年报等信息,做到“应公开尽公开”。2021年县政府门户网站发布信息2807条,其中概括类42条、政务动态类1015条,信息公开目录类1750条。 

  4.用心做好政策解读工作。坚持“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做到政策文件与解读方案同步起草、同步审批、同步发布的要求。2021年河口县发布政策解读13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 

  (七)积极推进矛盾纠纷多远化解机制 

  1.切实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成立县、乡镇(农场)、村(社区)三级人民调解组织。目前,有兼职人民调解员427人。2021年,全县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纠纷300件,调解成功291件,调解成功率为97%,司法确认233件。同时,运用多元化解涉民族纠纷助力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在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民族文化墙,配备瑶、壮、苗、彝等少数民族干警,为来办事的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更便利的司法服务。制定《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协调机制》,聘请少数民族特邀调解员,借助他们在本民族当中的威望及熟知民族学识、习惯等优势协助化解民族地区纠纷,持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的能力和水平。 

  2.成立诉前委派调解服务中心。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设立河口县诉前委派调解服务中心,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元、高效、便捷的解纷需求。自中心2021年6月挂牌成立以来截至12月底,共受理法院委派案件217件、调解成功125件(司法确认37件),调解成功案件标的106.3885万元。 

  3.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积极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依法规范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及《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规定,依法受理各类行政复议案件,2021年来,受理并办结行政复议案件4件,参与行政应诉案件4件,作为被申请人参与行政复议案件1件。 

  (八)加强法治基础设施建设 

  1.打造河口法治文化阵地。依托河口口岸森林公园,积极打造建设口岸级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公园于2021年4月启动建设,2021年8月投入使用,是目前河口县较为集中的法治公共文化公园,是广大市民群众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的又一重要场所,为河口建设成为美丽开放安宁的国际陆港自贸城营造优质的法治氛围。 

  2.打造“以案释法”专栏宣传。县司法局与县融媒体中心合作,开通了“以案释法”专栏。以河口本地案例的为题材,以身边人身边事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达到了案件明,法理清。2021年共推送“以案释法”案例12期。 

  2.加强法治乡村建设。为认真贯彻落实《红河州贯彻落实< 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河口县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任务分工方案》(河治县办〔2021〕2号),对法治乡村具体任务及分工作了明确细化,对法治乡村建设做了严格要求,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目前正在开展第二批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南溪镇大南溪村等8个民主法治村(社区)已进行申报。 

  二、法治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2021年,全县法治政府建设虽然取得明显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领导干部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全局性、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责任压力传导不够,法治思维有待强化;二是部分执法部门监督检查力度有待提升,执法方式需要不断改进,执法水平有待提高,执法检查、问责机制需进一步建立健全;三是法治人才培养创新力度不够,法治队伍还较薄弱;四是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缺乏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普法方式。 

  三、2022年的工作打算 

  (一)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表对标抓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批示和中央、省、州、县的决策部署,压实营商环境、意识形态、法治宣传等工作,建设能引领河口高质量发展的法治队伍。 

  (二)制定并严格落实“十四五”时期《河口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全力推进《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加大法治政府建设典型经验的挖掘、培树、宣传,聚焦群众期待配合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督察。 

  (三)大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加强行政执法、行政复议、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等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加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力度,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强化党政机关法律顾问配备和作用发挥,持续做好法治政府建设常态化工作。 

 

 

 

河口瑶族自治县司法局 

2022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