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河口县聚焦普法强基工作任务,紧扣普法工作短板弱项,多形式聚力打好专项普法“组合拳”,全力推动普法强基补短板工作落实落细、见行见效。
强化组织领导,提高工作落实“力度”。河口县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将48位县处级领导挂联到全县48个村(社区),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实行“周汇总、月调度、季通报”,定期分析研判普法工作重点,列出普法责任清单,确保普法工作责任清、方向准、措施实。
强化宣传氛围,夯实普法教育“厚度”。坚持“按需普法+精准普法”原则,聚焦法律意识淡薄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等重点对象,采取“线上+线下”模式,通过设置法治“双语”咨询台、安装“云岭法务通”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等途径,加快普法智能化建设。借助少数民族“三月三”“牛王节”“花山节”和乡镇赶集日等契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普法和强边固防普法宣传走深走实。深入开展普法“进学校、进企业、进街道、进村寨”活动,创新普法宣传载体,建立村社区普法小广场、校园“小手拉大手”、设立涉外调解服务中心等,推动普法强基宣传教育全覆盖。截至目前,共刊播《国门普法小课堂》18期,悬挂横幅450条,播放宣传标语500余次,张贴海报1500余张,播放普法广播1000余分钟,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组织干部职工线上答题累计9万余人次。
强化联动协作,拓宽基层普法“宽度”。坚持党委政府主抓、部门相互联动,组织专项普法工作队、社区工作人员、驻村工作队、村组网格员等力量,形成五级(省、州、县、乡镇、村)普法责任共同体。截至目前,共组建6支专项普法工作队,建立乡镇6个乡(镇)级人民调解委员会、48个村(社区)级人民调解委员会、7个行业调解委员会,配备788名基层人民调解员、240名法律“明白人”、4266名兼职网格员。选派30名优秀民警担任辖区46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为10000余名学生上好“开学第一课”。
强化目标导向,提升为民解困“温度”。针对问题短板,突出重点、健全机制、创新方式,深入村组、农户家中、田间地头,结合春耕农忙的实际情况开设“法治夜校”,让群众实现白天农忙、晚上“充电”。重点围绕电信诈骗、养老诈骗、跨境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教育保护等主题,用“小案件”诠释法治“大道理”,引导群众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的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同时,组织懂少数民族语言的民辅警组建“双语”普法宣传小组进驻“法治夜校”担任老师。截至目前,共下沉28个行政村、124个自然村开展普法宣传50余场次,覆盖3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