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李兵妹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12月从学校毕业后回到南溪镇安家河村委会工作,2007年4月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成为了村两委班子中的一员。2021年初新当选为南溪镇安家河村党总支书记和村主任,在村委会一干就是15年来,多年考核均为优秀,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学用标兵”、“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优秀女性创业者”等称号。
李兵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体目标,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三个离不开”,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五个认同”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自家为榜样,带领全村委会形成了鲜明的民族团结教育特色。
安家河村是一个由瑶、苗、彝、汉等组成的行政村,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李兵妹作为少数民族,从小生活在这个多种少数民族小聚居的民族村,她深知不同的民族在生活习惯、民族风俗上有一定差异,民族之间的矛盾纠纷在所难免。自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她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和各级党委保持一致,经常向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群众调解了无数次民事纠纷,尽最大努力化解民族间的各种冲突。在2012年10月,靛塘村民小组在修乡村公路时,因不慎将石头滚落到冯某家的香蕉地里,使得大面积的香蕉不同程度的受损。冯某看着自己家地里的受损的香蕉以及滚落到地里的大小石头,心中如火烧,誓言不就赔偿就堵路,让谁也别好过。得知具体情况后,她首先带人一同把落到冯某家香蕉地里的大小石块搬出,然后独自一人去冯某家安抚冯家人的情绪。希望冯某不要采取极端措施,修路是对全村人都有利的事,不能因为一点点个人纠纷就影响修路的进程。在交谈过程中,冯某曾言到,这场纠纷如果解决不好,可能演变成恶性事件,影响全村小组的生活。在多次调节下,冯某答应了和谈,并最终接受了村委会提供补偿意见。她们一直坚持“团结就是力量”的口号,做到各民族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建立了和谐稳定的民族关系。2010、2016年,安家河村小坪、二道坪小组被县里评为“民族团结示范村”。
2016年她被选为村党总支书记后,更加深知自己的肩负着重大责任,要怎样才能千方百计为民某事促发展呢?安家河村贫困人口多,群众观念落后,经济产业传统,要如何来改善这些眉睫问题?在全国上下掀起全面奔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围绕到2018年安家河村脱贫摘帽。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指导下,她想我们要在加快传统香蕉产业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等特色产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说干就干,她组织村干部及小组干部等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农户家中做思想工作。通过调整产业,目前全村规模种植柠檬1000余亩、退耕还林黄心树1000余亩、芒果1000余亩、砂仁1000余亩。
按照长短结合、龙头带动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首批投放养殖的鲟鱼可打捞出售,实现预期效益;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带动了社员29户34股(年/每股分红800元)。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新建4个标准鱼池、2个养殖大池、3个沉沙池,预计可养殖中华鲟增加到35000尾,每年可实现收入280万元,利润140万元。养殖品种不断拓展,新投放养殖虹鲟鱼苗10余万尾。
在她的动员下,村委会注册成立了信息运输队合作社、劳务工程队合作社、生产队合作社,吸引贫困户农闲劳动力参与农产品运输、交易、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既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又改变了农村的贫穷落后面貌。
2017年9月安家河村被国家列为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重点村,给安家河村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新希望。
致富的思路有了,政策也有了,但是要加快发展,就得多与外界联系,就得有便利的交通和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她凭借建设马鹿塘、马场小组的卫生路的工作经验,立即组织申请资金和争取项目,先后开通了村辖的安家河、二道坪、岩头寨、水碓湾、靛塘5个小组的乡村公路。2017投资225万元,宽3.5米、总长5.2公里马(场)安(家河)岩(头)公路已硬化竣工通车,南小、水碓湾2条总长15.69公里的道路正在硬化,有效解决了村民出行和香蕉等经济作物运输不便等问题。新架人畜饮水工程马场组竣工通水、小坪、水碓湾组正在架水管,有效解决了村民饮用水困难问题。小坪、马鹿塘、二道坪村民添设了小组主要道路路灯,并制定了长效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行走困难问题。
2017年修建了小坪、马鹿塘、安家河、岩头寨、水碓湾5个村级活动场所,为广大农村党员和群众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活动阵地。2020年安家河全村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
她的工作成绩都需要家庭的支持,丈夫李章文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在下班之余是他默默的为她照顾好家庭,在周末和寒暑假期,他就参加到她的工作中,给予她极大的支持。
李章文说:“现在讲男女平等,村民的信任,我教书育人,她能带领父老乡亲共同团结致富,我鼎力支持。”
李兵妹一家带头树立民族团结示范家庭典型,“户带组、组带村”,现在瑶、苗、彝、汉等各民族杂居的安家河村,民族习俗仍略有不同,不但未因此发生过民族冲突,寨子间还相处和睦。下箐门旁的木厂村小组只有一二十户人家,遇到红白事时就显得人力单薄,每逢这个时候,旁边村小组都是有力出力,互相帮助。“大事一起办,有忙大伙帮”,已经成为安家河村各村民小组群众相处的主旋律。
不但李兵妹一家人,安家何村的村民人人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懂得民族政策、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汉族姑娘嫁给瑶族小伙,苗族小伙娶了彝族姑娘,年轻人汉族嫁彝族的,彝族娶瑶族的,瑶族、苗族、彝族、汉族……各族村民一家亲,我们村里没外人。”李章文说。
李章文说:“一直以来,安家河村各族村民外出做生意、务工都不分彼此、互相照应。在家的村民们更是互相帮忙,你家忙完去我家,互相照应着,生活过得平静又甜蜜。在村子里的独居老人,其孩子们或者成家独立,或者工作在外,就剩老人一人,生活有困难的。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会将这些老人拉入重点帮扶对象,争取资金为困难村民维修翻盖屋顶,硬化庭院。每到村里农活最繁重的时候,村里巾帼连心志愿者都会到困难户家互相帮忙。村民们都激动地说我生活在这里从没感到过孤独我们就像一家人。中秋节、元旦节等节日期间,村民们争相把左邻右舍叫到家里,大家热热闹闹地吃着民族团结饭。互帮互助常来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李兵妹一家是安家河村民的缩影,头顶一片晴空,脚踏一方热土,在彩云之下的安家河村,乡亲们每家每户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李兵妹一家用真情和汗水书写了民族团结的美好篇章,民族团结之花在这里长开不衰。

咬手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