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县是云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全县总人口 9.77万人,是一个有 25 个民族聚居的边境小城,共有 1 个瑶族协会和苗族、壮族、布依族、傣族的4个民族学会,会员共计 1600 余人。一直以来,全县各民族协(学)会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其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助力边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挖掘民族文化瑰宝,弘扬中华传统之美。各民族协(学)会以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方针战略为结合点,不断挖掘、收集、整理、抢救、传承、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2020年以来,积极向上申报民族文化项目22个,获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7个,民族文化优秀传承人才项目1个,投资80万元用于民族文化项目实施。组织实施瑶族民歌传承、苗绣技艺传承、布依族传统民歌保护等创作培训及交流推广,先后出版《瑶族通史(河口瑶族自治县资料汇编)》《布依族礼仪文化》《河口壮族志》等20余册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书籍,创作《瑶族人民永远跟党走》《米酒敬酒歌》《邀你来过盘王节》等民族原生态民歌10余首,收集征集60多首反映河口七个世居民族礼仪、传统节日、历史传统说唱民歌,对民歌进行录制,作为传承培训教材。拍摄瑶族传统歌舞MV小视频,作为第十七届全国瑶族盘王节河口瑶族民歌在网络上展播,视频播放量达10万余次,使民族文化成为边境地区一张闪耀的文化名片。
守护非遗文化珍宝,焕发历史文化光辉。自2005年以来,民族协(学)会采用多方式、多途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遗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在新时代边境国门绽放绚丽光彩。积极参与相关职能部门,对辖区内七个世居民族非物质文化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普查,截至目前,收集整理纸质档案126卷316项,视频素材1600余分钟,制作各种类型纪录片136份,归档图片1300余张,音频录制归档380余分钟161份,整理出版《河口瑶族文化调查》《布依族文化》《河口瑶族》和《河口瑶族民歌选编》等专著,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文化的繁荣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延续。
搭建交流互鉴平台,促进文化互鉴共荣。各民族协(学)会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民族文化对外交流、体育竞技、文化旅游活动等服务工作。与云南大学合作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成功举办第二届西南边疆研究论坛。近年,先后组织瑶族、苗族、布依族等群众代表参加云南河口·广西金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金秀县国家级“非遗”项目(黄泥鼓舞)交流展演,贵州乌当、花溪谷中、贞丰“六月六”布依风情节非遗展示,文山马关屏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民族民间活动100余次;承办云贵川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经验交流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举办瑶族传统文化、布依族民歌、苗族芦笙传承等各类传承培训班50余期,培训各族群众代表3000余人次。
坚持融入宣传教育,共绘文化绚烂画卷。结合中越边境村寨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语言相通、交往密切实际,每年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边疆儿女心向党”的主题编排反映民族文化传承节目参与中越跨国春节联欢晚会暨边民大联欢、民族团结宣传、科技文化艺术宣传、“文化大车”等文化下乡慰问演出宣传活动110场次。用“瑶语、壮语、苗语+汉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民族团结法律法规,利用滨河路文化长廊、北山明珠广场等多元文化互动阵地,举办“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群众文艺演出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让党的声音在边境地区落地生根,以文化为驱动,为河口文旅市场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边境民族团结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系紧民族团结纽带,同绘团结同心之圆。坚持以“三项计划”为抓手,通过以阵地促交往、节庆促交流、活动促交融的方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各民族协(学)会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团结各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参与举办瑶族“盘王节”、苗族“花山节”、壮族“六月节”、布依族“牛王节”等民族文化交流活动,2023年成功举办全国第十七届瑶族盘王节,将优秀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作为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主要途径,正确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瑶山乡盘王小镇作为全国瑶族文化传承和保护最为完好的地区之一,至今仍保留着独具特色的民族特征和文化特色,现已成为各地瑶族同胞寻根访祖、重大节庆、非遗保护、中华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要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