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傍晚时分,河口县滨河路、河口县人民广场上,各民族群众齐歌共舞,其乐融融。市民的眉宇间、言语中流淌着自信和希望,处处呈现着民族团结进步的幸福图景。
河口街道
两河之口,绿水青山。作为瑶族自治县,河口县境内居住着汉族、瑶族、苗族、壮族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9%。悠久的历史、浓厚的知青文化和独特区位,造就了河口各族人民勤劳纯朴、团结奋进、开放包容的民族精神。
民族团结一家亲
一直以来,河口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为总抓手,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谱写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精彩华章。
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
走进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一片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卸货、装货、扫描、分拣,工作人员在流水线上默契配合,卡车等待满载而发,一切工作井然有序。园区工作人员张新年说:“公司里,各民族员工团结共事,不分彼此,亲如一家。”
“亲如一家”,道出了如今河口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画面,也照映出河口县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懈奋斗。近年来,河口县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农场)、县级各部门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示范创建领导机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时,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民族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强化党建统领创建工作,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纳入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和县乡党校培训班,形成每名党员干部就是一名民族团结“宣传员”,每个党组织就是一个民族团结“宣传阵地”的工作格局。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统一战线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培训2.2万余人次;建成“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实训示范基地”18个,讲习所7个,农民夜校6个;建成国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分中心9个,所10个,站48个,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瑶族刺绣
此外,河口县还坚持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凝聚了“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强大正能量。累计投入资金近7.32亿元,深入实施“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全县乡镇(农场)、行政村公路硬化率、通电率、4G网络覆盖率均达100%,累计建设29个搬迁安置区,改造农村危房2614户,让各族贫困群众实现“住有所居、住有所安”。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5610元上升到2020年的14973元,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民族团结一家亲
巍巍高山,见证着河口大地的沧桑巨变;滚滚红河,诉说着民族团结进步的动人故事。辛勤的付出终于迎来了丰收的硕果:截至目前,河口县共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3个;州级示范单位45个、示范教育基地1个、示范家庭200户;先后有3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荣誉称号,1人被授予“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荣誉称号;2020年8月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插上5G翅膀的数字农业——孕育各民族经济发展新希望
民族团结,增收致富
“通过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河口各族人民交流交融更加广泛全面深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河口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河口县各族儿女将继续守护共同的精神家园,在这片沃土上一起描绘“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