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墙,一道风景,勾勒着边疆少数民族阔步迈进小康的美好景象。走进河口县老范寨乡小牛场小组,崭新洁净的水泥路连接着家家户户,乡间田野,蓝天白云与一幅幅别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主题壁画相映生辉;休闲凉亭里,几个身着民族服饰的老人惬意地围坐在一起,话着家长,淳朴的民风勾起了一抹浓浓的乡愁……

近年来,河口县以文化振兴为抓手,找准乡村文化建设之需,将优秀本土民族文化深深植根于村民心中,“我要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逐渐转化成了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动力,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粘合剂”作用渐渐凸显。


“这些画画得特别好,都是平时我们生活中的场景,看着感觉特别亲切,每次从外面打工回来,看到这些都会觉得很温暖,这就是家的感觉。”壁画带来的全新体验,令村民们感叹不已。现如今,走进河口县的各个村寨,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壁画让人耳目一新,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主题,昔日单调的大白墙瞬间有了生气,丰收的喜悦、团结的民族、秀美的风光……朝气蓬勃的乡村振兴发展新图景跃然纸上,呈现出“生态宜居、环境优美、乡风文明、民风淳朴、生活和美”的多彩风景线。

村子里,刚刚参加了全县电商培训的一个瑶族女孩儿正在农家书屋里翻阅电商直播的相关书籍,给自己及时“充电”,作为农家书屋的常客,她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写满“过去”的村史室里,一件件独具民族特色的老物件静静地躺着,用斑斑锈迹述说着属于一个时代的文化积淀。



文化为乡村注魂,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河口地处中越边境,是一个以瑶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异域文化与本土民族文化的交融碰撞为河口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随着“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公婆、好儿媳、好丈夫、好妯娌”等创建工作的持续开展,一批批农村先进典型展现了河口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面貌;“红黑榜”“动力小站”等鼓励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提振广大群众的精气神;“红色”图书专柜(专栏)、“红色书籍读书会”让村民不断坚定了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日渐升腾。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共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镇5个、州级文明村镇19个、文明新风示范村23个、县级文明村镇2个,建成农家书屋35个,村史馆(墙)34个,“文化+”点亮了乡村文明,也让河口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