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河口镇各级人大代表在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下,积极发挥沟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以“代表+”模式,将服务触角向基层一线延伸,不断提高人大监督质效和基层治理水平。
代表+“民情联络员”,让基层治理力量更“强”。将“双联系”制度和选民接待活动相结合,通过“线上+线下”“固定+流动”的方式,把获取社情民意的触角延伸至小区,让群众在家门口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积极参与促成人民群众问题矛盾解决。为有效推进群众反映的物业纠纷源头治理工作,以“巡回法庭+代表联络室”的联动形式,让驻室代表参与旁听庭审,充分发挥“法官说法、代表说理”的联动作用,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诉求在一线解决。今年以来,通过联动履职,调解居民矛盾纠纷3件。
代表+“政策宣讲员”,让基层治理服务更“暖”。充分整合辖区内省州县镇四级人大代表资源,划分为法律、教育、卫生、农业等8个专业领域代表小组,形成四级代表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的履职架构。组成宣讲团,深入各村(社区)开展政策宣讲活动。联合镇民政、边防办、卫生院等多个部门,开展“敲门行动”,向群众讲解政策法规,发放相关宣传手册,并就群众关心的劳动就业、未成年人保护、婚姻家庭、社会保障等政策问题,面对面答疑解惑。今年以来,各专业领域小组的代表发挥行业优势,进街道、进小区、进家庭向群众宣传政策法规11次,覆盖群众100余人。
代表+“治理监督员”,让基层治理效果更“优”。探索代表履职与基层治理工作的结合点,积极发挥人大代表贴近群众、熟悉民情的优势,聚焦城市建设和管理,发挥代表+“食品安全监督员”作用,加强餐饮零售从业人员普法宣传,要求经营者做好卫生保洁工作,严格把控进货渠道,保障食品安全。发挥代表+“生态环保监督员”作用,走进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对环境“脏乱差”问题进行监督和整治,以示范带动擦亮绿水青山底色。发挥代表+“综合执法监督员”作用,对垃圾处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问题开展现场劝导。治理过程中,按照“登记受理、分类交办、跟踪督办、答复反馈”的闭环办理机制,做好群众意见建议的收集办理,实现群众意愿“有人听、有人办、有人管”。今年以来,收集群众反馈意见建议13条,目前已解决6条。
下一步,河口镇人大将持续巩固和深化“代表+”模式,列好基层治理“实事清单”,交出居民群众“幸福账单”,不断助发展、惠民生、促和谐,为促进全镇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