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一大早,河口县坝洒农场湖广生产队队长盘有旺就接到了县民宗局的电话——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发布了第二批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单,湖广寨名列其中。消息传来,这个边境瑶家村寨立刻沸腾了。
作为一名记者,湖广寨之于我并不陌生,它的美丽家园建设、红头瑶民俗文化都让我印象深刻,恰逢湖广寨被评为云南省级第二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时机,我再次来到湖广寨,探探她的“前世今生”。

湖广寨又名湖广队、坝洒农场9队,是坝洒农场42个生产队中17个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生产队之一。全队有 89户182人,分别有瑶、壮、汉等民族居住,少数民族人口163人,瑶族(红头瑶)155人,占全村人数的85%。
而湖广寨之所以叫“湖广”,听村里的盘进保老人讲,有两个流传较广的说法。

其一与瑶族的迁徙历史有关。瑶族的祖先原先居住在湖南洞庭湖一带,后来因为战乱迁入广西,再后来,又有部分迁入到现在的河口、金平等地,这里的瑶家人为了纪念故土——湖南和广西,所以把这里取名为“湖广”。
其二则是因为湖广的地理环境。据说,当时瑶族先辈从湖南、广西等地迁徙到这里后,看到这里四面环山,中间还有一个美丽宽广的小湖,便决定定居于此并取名“湖广寨”,意思就是湖水宽广的寨子。

时过境迁,现在的我们很难去考证当时瑶族的迁徙史,而传说中那个宽广的湖水如今只剩下似湖非湖的几个水塘。但这些流传已久的说法不仅没有影响湖广的魅力,反而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让我们身不由己地想去走近她,了解她。
驱车从河口沿326国道行驶10公里,到坝洒农场酒精厂后沿着坝中线行驶2公里左右就到达湖广寨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以其独具瑶家特色的寨门,整座大门以红、黄、蓝、灰四色为基调,最中间的牌坊上刻有“湖广寨”三个大字,两边的立柱上则印有瑶族刺绣图案,最顶端站立着一位身着瑶家民族服饰的年青人塑像,“她”正双手合十,等待着客人的到来并送上瑶家人最美好的祝福。

进入寨子放眼四周,村庄四面山丘围绕,整个村庄被包围在一片美丽的翠绿之中。而村中六排整齐的连体房屋建筑、村旁流淌的河水、村庄脚下那清澈碧绿的水塘都给人简单自然的感受。
再顺着村庄向上看去,蒙河高速公路湖广4号大桥从寨子的后方飞跨而过,像是一支有力的大手,把湖广寨拥入怀中。从公路上俯视整个湖广寨,便可把整个湖广寨的全貌收入眼底,青瓦白墙,名花异草,顿时映入眼帘。站在半山腰往下看,那满山的绿、那雄壮的桥,那别致的村庄,还有那若隐若现的水塘便成了一幅嵌在自然中的美丽画卷。

自2014年8月起,湖广寨开始实施美丽家园项目建设,并被纳入2014年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建设,建成特色民居53套,特色民居占村寨民居的96%。2015年,在保证湖广队本土建筑民族特色的情况下,对全村进行美丽家园工程,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民居,对需要改造的房屋实行“一户一图、一户一样”,保证整体风格一致,每户各有千秋。项目建成后,每家的外墙都画了壁画,有的描绘了瑶家人的传统文化,有的记录下湖广队的全新面貌,有的讲述着职工们的幸福生活,有的刻画出自然界的美丽生态。这些绘画充分体现了瑶家文化、农耕文化、历史文化相结合的特色,成为一道靓丽的瑶族群落风景。
同时,县民族宗教局联合县民族文化馆、坝洒农场管委会共同开展了红头瑶族民族文学撰写、民族舞蹈排练、挖掘民族服装服饰活动,连续两年在湖广举办盘王节传统节日活动。

通过民族特色村寨、美丽家园建设,湖广寨瑶族人民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民族经济得到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得到巩固,边疆繁荣稳定得到加强。湖广寨已经初步形成人居、休闲、娱乐、观光、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民族特色村寨。
瑶家先民们在湖广周边居住了若干年后,也留下来许多感人事迹。

1956年,全国上下实行了轰轰烈烈的下乡上山运动,全国各地城市的知识青年都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或边疆支援建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坝洒农场于1956年3月18日正式创建。湖广寨及周边的老寨(现中寨)等村子被纳入坝洒农场管辖,湖广寨被命名为坝洒农场9队。从此,湖广寨瑶族人民加入到了农场垦荒建设的队伍中,他们为国家经济建设、为河口农垦文化发展、为橡胶产业发展作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湖广寨的瑶家儿女生活逐步走向富裕,但是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文化,始终把自己的文化一代代传承下来。

当我们问到关于“红头瑶”的由来时,村中的李明林老人讲,“红头瑶”的由来有两个传说。
第一个传说是,瑶族祖先在迁徙的路上,为防止族群走失,走在最前面的人,摘下红色的芭蕉花顶在头上戴,之后这支队伍就发展为漂亮的“红头瑶”;走在中段的队伍把芭蕉叶顶在头上,就成为今天的沙瑶;走在最后的只能把芭蕉杆顶在头上,他们就成为今天的平头瑶。

另一个传说是,很久以前,瑶家有一个美丽聪敏的瑶族姑娘,她被国王选做妃子,入宫前,姑娘思前索:‘不入宫,会连累自己族群;入宫则会背叛自己的民族与青梅竹马的恋人’,为了族人的平安与自己深爱的恋人,勇敢美丽的瑶族姑娘想出一个办法,在选妃队伍尚未来到时,她忍痛拔下自己的头发和眉毛,使自己的容颜改色;她又强忍伤痛,用白布把头包扎起来,可是头皮渗出的鲜血顿时染红了包扎的白色头布……迎亲队伍来了,当国王看到姑娘被头皮鲜血染红的头布时,他大惊失色。但国王是一位开明睿智的皇帝,在得知姑娘的顾虑后,并没有为难她 ,而是放弃了选姑娘做妃子的打算。瑶族姑娘的勇敢与智慧,不仅挽救了族人的性命,还捍卫了自己的爱情。瑶族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姑娘,将自己的民族命为“红头瑶”。

在湖广寨民族文化活动中心,我们还看到几台缝纫机。据副组长李友芬介绍,湖广寨的瑶族妇女都是刺绣织布做衣的能手。每当空闲时,他们就相约在民族文化活动室学习制作瑶家服饰。更多的时候,瑶家妇会三三两两地相约在一起刺绣,手工制作自己的民族服饰和一些民族手工作品。

采访当天,李友芬坚持要我们拍摄他们自己编的民族舞蹈,在没有准备、没有音乐伴奏的舞台上,她们尽情地唱着,跳着,认真的态度和纯朴的语言让我们深深感动。
村里邓贵陆老人说,他们最骄傲的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他们依然能讲述自己的历史传说、能说自己的民族语言、能绣花织布做衣、能唱自己民族的古歌、能把自己民族的文化,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传承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