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变,文化的引领和凝聚作用却始终不变。为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近年来,河口县大力实施乡土文化品牌战略,充分发掘民间优秀民族文化资源,注重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的文化发展之路,口岸乡土文化在时尚的现代都市大放异彩。

初冬暖阳晴空碧,几缕白云,湛蓝如洗。口岸的冬天还是一如既往的绿,温暖而静谧。沿城而过的红河载着初冬的薄雾,缓缓涌动。河流沿岸的人民,在133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载歌载舞,讴歌新时代,凝聚正能量。

“这个地方要加大力度,才能敲出节日热闹的气氛……”在瑶山乡盘王广场上,年轻的瑶族动鼓队队长李信强正带领他的队员们进行排练,一招一式,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充满了民族的韵味。作为云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河口的瑶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了让这一古老的文化走出口岸,走向世界,2008年,瑶族文化工作者邓国群组建了河口瑶族动鼓队,积极参演全县重大活动、重要节日庆典,传统的乡土文化逐渐成为上得了台面的文艺“顶梁柱”,2021年,动鼓队积极排练节目参加“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表演,还组织拍摄瑶族动鼓舞报备参加红河州民族民间歌舞乐筛选节目。”

河口瑶族动鼓队创始人邓国群说:“它会起到民族的文化认同的作用,这些动作记下来,他们就会跳,如果能从小学教的话是最好的,因为现在年轻人一读书就外出,在寨子里就不太好组织,我就打算在学校方面来做这个工作,他们学会这个动作以后,他们就一定不会忘记,他们一回来,鼓一响,就跟着跳,那是最好的了。”
本土文化彰显出了文化自觉,多年来,河口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民间艺人,不断用艺术印证着百年口岸的民俗文化,南溪镇龙堡村马岩河小组的苗族人项金友就是其中一个。河口县属少数民族地区,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渊源,在世居的生活中,苗族同胞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的文化传统。今年,项金友召集爱好苗族传统芦笙舞的同胞,组建了苗族芦笙舞文艺队,他们积极排练苗族传统芦笙舞,先后参加了河口县建党100周年文艺表演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演,还申报项金友为州级苗族丧葬仪式代表性传承人。

苗族传统芦笙舞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河口,谈起民族民间文化,就不得不说起作为河口县24个少数民族之一的布依族。布依文化的发展欣欣向荣。对山歌、制作特色传统美食、传承民族刺绣文化……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河口布依族同胞们收集整理了布依族花歌素材,并制作成精品的MV作品,在河口文艺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能拉会唱的布依族民间艺人罗来昌弹唱的布依花歌也被选送为红河州民族民间歌舞乐节目备选之一,布依文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布依族传统音乐传承会
罗洪庆说:“我们应当知晓本民族的风俗、语言、历史,不然就和汉族没有区别。”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近年来,河口县大力挖掘本土草根文化能人,全力打造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品牌。目前,河口县4乡2镇成立文艺队68个,民族学会(协会)5个,共有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人,州级22人,县级118人,“一乡(镇)一品”、“一村一队”的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群众通过参与各类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充实了生活、加深了了解、促进了团结,口岸群众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正让边境民族文化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力量,不断书写出发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