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3+2”小农经济模式?即1家农户种植“3亩短平快产业+2亩长线发展产业”,以3亩的短平快产业来满足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日常生活生产所需,并支撑2亩的长线产业发展,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实现小农经济持续增收。

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在老范寨乡斑鸠河村下新寨小组的山坡上,万亩竹林示范基地内一片繁忙景象。老范寨乡党委政府的干部职工与当地村民一道,有的用竹竿测距,有的施肥,有的挥锄刨土、填坑压实,大家分工协作、配合默契,有条不紊地进行首批甜龙竹苗木的栽植。示范基地所在片区山体陡峭,人工运输难度大、效率低,农用无人机的加入,使苗木运输变得简单快捷。只见一架无人机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轻盈地穿梭在山坡上空,精准高效地转运、投放甜龙竹苗木及所需物资,大幅提升了工作效能。

工作人员正在测距施肥

大家分工有序种植甜龙竹苗木
甜龙竹又称甜竹,是云南特产的特优笋用竹种,也是笋材两用优良竹种。其笋体清甜可口、肉质细嫩,生熟均可食用,是优质的绿色保健食品。甜龙竹竹材力学性能良好,用途广泛,是制作竹地板、家具、农具、生活用品、工艺品等工业产品的优质原料。同时,竹子根系密而有力,可以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优良植物。

据了解,老范寨乡万亩竹林建设项目位于老范寨乡子母河沿线,依托天生桥水库建设,涉及老范寨乡桂良村及斑鸠河村。老范寨乡万亩竹林示范基地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老范寨乡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切实改变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据悉,老范寨乡桂良村和斑鸠河村热区资源丰富,当地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发展香蕉、菠萝、佛手瓜等“短平快”产业。自河口县“3+2”小农经济模式推广以来,老范寨乡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带动小农户致富的新路径,将“短平快”产业与芒果、甜龙竹等长线产业相结合,加快构建多元化、规模化的产业体系。同时,老范寨乡将按照“以竹代塑”绿色发展新路径,紧扣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等关键环节,持续推动竹林产业项目健康发展,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