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河口县“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问题整改情况通报

来源:天天看河口
发布日期:2019-12-05
浏览次数:

    按照中央、省委、州委和县委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专项整治的部署要求,河口县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为民服务解难题”,着力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现将整改落实情况通报如下:

  1.整治看病难就医难问题。对健康扶贫工作再清查再核实,实现全县1462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含大病保险)应保尽保全覆盖;严格落实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四重保障”待遇享受问题,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住院“一站式”结算3329人次医疗总费用1510.28万元,报销合计1361.53万元,实际报销比例达90.15%。

  2.整治对群众操心的异域风情街越南商贩占道装卸货物、卫生脏乱差等问题。针对城区异域风情街路段越南商贩占道装卸货物、卫生脏乱差、影响市容市貌、影响群众出行等问题,召开专项整治协商会议2次,听取收集城市建设与管理意见建议28条,全部作为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交办件和销号件进行专项整治,共计开展城区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分析研判9场256人次,现场解决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问题108个。

  3.整治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骗取医疗保障金、药品价格虚高等医疗乱象问题。实地检查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26家,检查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定点医疗机构10家,查出超标准收费109例,重复收费1例,骗取医保基金案例1例,已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4.整治营商环境不优问题。综合服务中心进驻部门52家,人员150余人,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489项,受理事项19067件,66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应进全进”。河口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12.62小时,较2018年压缩89.4%,出口整体通关时间降至0.2小时,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效率显著提高。

  5.整治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方面问题。加大各食品经营户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违规行为。出动执法人员609人,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1629户次;检查辖区内学校食堂59个次、学校周边食品销售经营户100户次,取缔学校周边食品摊贩9个次;对农贸市场、超市、小作坊和餐饮店等场所经营的食品进行甲醇、甲醛、罂粟壳、亚硝酸盐、农残等项目快检共计222批,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6.整治河道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突出问题。开展河道清理行动124次,出动人员2400余人次,投入资金44.68万元,下发整改通知书67份,清理河道96.5公里,拆除违章乱搭乱建2840平方米,建筑垃圾3000立方米,开展联合执法24次,整治污水乱排10余起,关停13家非法采砂点,河道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7.整治群众关心的低保清理审查问题。开展低保审查,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予以查处清退,对生活困难的贫困群体及时纳入。停发不适宜继续享受低保的城市低保家庭15户45人,农村低保家庭10户26人,及时审批纳入家庭困难、需要救助的城市家庭4户9人,农村家庭240户440人。

  8.整治民生领域和干部作风突出问题。纠正和查处扶贫领域问题 33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人,问责1人,提醒谈话37人。

  9.整治贫困地区乡村缺医疗卫生机构、缺合格医生、深度贫困地区群众就医困难问题。按“填平补齐”原则,为乡镇卫生院配备所需医疗设备,每个卫生院均有注册全科医生或者执业医师不低于1名,全县27个行政村,注册村卫生院30个,全部达到标准化村卫生院建设标准,达到省贫困退出标准和脱贫成果巩固要求。

  10.整治抓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不到位问题。完成贫困户发展特色林果种植业3547亩,发展养殖业10795头(只),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820户3172人;完成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2590人,新增转移就业248人,安置278名贫困人员到公益性岗位就业,续聘164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切实提高贫困群众收入。

  11.整治部分群众环境权益未得到切实维护问题。严格依法审批各类建设项目,审批建设项目5个,预审州级审批项目8个,指导完成建设项目竣工环保“三同时”验收3个,未审批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同时,加大环境污染查处力度,立案调查环境违法行为7起,罚款金额4万元。

  12.整治失业人员、贫困户就业难问题。建设8个就业扶贫车间引导就业,劳务合作社36个,利用“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实现就业,带动就业152人;在乡村开发公路养护、农村保洁等设置公益性岗位,将建档立卡劳动力中无法转移就业的人员纳入安置范围,带动就业95人,有效解决建档立卡户中留守妇女实现就业脱贫。

  13.整治将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简单纳入兜底保障方面问题。持续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整治工作,规范和提高低保工作管理水平,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动态管理,杜绝“漏保”和“一兜了之”等问题。我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759户1379人,累计支出保障金263.63万元,月动态调整停发农村低保对象30户55人。

  14.整治征地拆迁中损害群众利益行为,补偿款不按标准及时足发放问题。开展“元蛮高速公路”、“聚兴园”小宗地、环城公路延伸段、槟山公路、大田房水库征地拆迁工作,完成3宗迁坟工作,及时发放补偿款25800元。

  15.整治部分贫困人口无户籍,致使无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问题。通过大量走访调查取证、查阅历史档案和DNA鉴定方式解决无户籍的历史遗留问题,协调外地DNA鉴定机构为贫困无户籍人员进行亲子鉴定确保贫困人口精准。为46个家庭进行了亲子鉴定,减免贫困户鉴定费达1万余元,为行动不便的群众办理户籍业务20余人次,开展送证上门20余次。

  16.整治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滞后问题。成立县级易地扶贫搬迁督导组,建立“双点长”挂点督办机制,严格数据报送机制,及时开展项目验收工作,解决了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完工率、入住率、拆旧率没有核查机制,真实性存疑和完工率,入住率不达标的问题;目前2018年组织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建房和配套基础设施已全部竣工,竣工率100%;并已开展质量验收工作,实现农户全部搬迁入住,入住率100%;旧房已全部拆除,拆旧率100%。

  17.整治小水电站清理整改问题。全县建成水电站9座,在建2座。目前,已全部具备生态流量下泄措施,完成图像站监控,并上传至县级监控平台,流量监控实施安装完毕。

  18.整治统计造假源头防控的问题。对全县库内项目进行了认真核查,共查出超进度报送项目4个,超进度报送投资额5900万元,已报上级统计部门核准修改。对全县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质量进行自检自查,发现有8家存在数据填报误差,已逐一进行核实修正。

  19.整治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问题。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工作进程,2019年10月开工新建标准化城市公厕3座,改建1座。2019年乡镇镇区改造提升公厕任务数量5座,已完成新建1座。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任务5个,目前完成4个,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20.整治城市环境卫生问题。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230人次,共整治占道经营2530余次,乱摆乱放1270余次,整治乱停乱放车辆260余辆,规范劝离、引导停放车辆130余辆,教育违法占道行为人100人次。发现和制止建筑施工噪声污染66起,商业及社会活动噪声污染90起。拆除遮挡棚布30处、铁皮雨棚86处,拆除面积1500平方米,清除乱贴乱画小广告740余次,现场查处散发小广告违法行为15余起,没收非法小广告3000余张。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在城区主干道新增垃圾桶200余个,清理卫生死角110余处,清扫重点区域脏迹55件,清运垃圾2000余吨。

  21.整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不平衡问题。实施“三大工程”,建立“两项”机制,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一进”活动,共创建示范单位91个和示范家庭220户,其中,州级示范单位21个、示范家庭100户;按照每一个至少有一个可看、可推介的示范点要求,整合“十一进”牵头部门资源,按照“十有”标准打造提升了县检察院、河口镇槟榔社区、瑶山盘王小镇、河口北山小学、南溪镇龙靛湾集中安置点等一批示范点;突出国门口岸特色,围绕通关、投资、贸易便利化和抵边村发展,着力打造了河口口岸、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瑶山乡水槽村五道河边境民族团结进步小康示范村等第一批新示范点。形成了以点带面抓示范、辐射带动促发展的工作格局。

  22. 整治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提升的问题。共颁发不动产权证703本,不动产证明297本,不动产预告登记116件,不动产证明注销43件,不动产查(解)封登记24件,查询贫困对象建档立卡户不动产登记信息比对29252户,群众满意度100%。

  
 

  河口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