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做好惠民富民文章 走好民族团结之路

文章来源:河口瑶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发布日期: 2022/10/04   浏览次数:

  河口县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坚持办好惠民富民实事,用心用情用力让群众把日子过好,着力巩固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不断擦亮民族团结进步幸福底色。

  动态监测出实招。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选派工作队41支119人驻扎一线,对全县农村常住人口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进行全覆盖排查,及时准确、动态掌握居民家庭收入情况。组建11家行业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制定产业帮扶、就业帮扶、资产经营、其它帮扶4大类帮扶措施,对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农村家庭制定“一户一策”增收措施,通过小额信贷、组织务工、公益性岗位安置、土地流转、资产租赁、政策兜底等增收举措,力争实现帮扶措施全覆盖。截至9月底,全县开发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1000人,累计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591.36万元;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补助资金1793.1475万元;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7257人,完成目标任务5990人的121.20%;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867人,实现有就业意愿的搬迁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动态清零。

  党建引领促消薄。建立“1名县级领导+1名乡镇领导+N个县级部门”全覆盖包保工作机制,选优配强经营管理人员和发展带头人;全面落实“组织领办、示范领跑+产业联抓”及村干部考核报酬、岗位定级与村集体经济增收、集体资产增值“相挂钩”等的“双领一联”和“双挂双增”机制,激励村干部千方百计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好全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十法”和“10条负面清单”,制定股份合作、产业带动、发展农村电商增收等若干工作措施,细化60条“一村一策”增收路径。同时,打包村集体经济项目、强边固防“四位一体”项目、农业种养殖、冷链物流等2700余万元通过异地置业、鲈鱼养殖、入股冷链项目等推动增收,统筹按照不低于7%的比例年底分红。预计2022年底,2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54万余元、平均达9.4万元。

  绿色发展有品牌。围绕“一主多元”和“稳橡、退蕉、扩果、增效”的产业发展思路,稳定粮食生产和传统产业,前三季度,热区林果业种植面积约29万亩,产量约31万吨,产值约9.4亿元,同比增长14.5%,占农业总产值的72%;积极争取杂交稻旱种绿色高质高效项目299.8万元,带动杂交稻旱种1.6万亩;着力构建“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香蕉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3个香蕉品牌、2个红心柚品牌、2个青皮柚品牌获绿色食品认证,鲜茶叶、彩谷米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农产品向品牌化道路迈进,带动林果面积从21.14万亩增至28.5万亩,产值由7.63亿元增至13.14亿元,实现量质双升;持续抓好市场主体培育,全面推行“链长制”,内培外引一批名企优企落地河口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实现提档升级,全县共有农业企业232户,州级以上龙头企业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5个;集中打造瑶山乡水槽村、南溪坝吉五队、城郊村八条半等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因地制宜将绿水青山、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化等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边民互市促转型。立足“沿边”“跨境”特点,借力国家战略落地红河片区的优势和政策红利,大力推动边境贸易发展,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实践,实现边民互市贸易电子化结算;创新跨境物流形式,利用互联网+区块链技术助推中越边民互市贸易加速发展成为全国首创;完善互市交易场所的硬件设施建设,为落地加工提供优良的贸易环境;加大软件设备的应用,持续推广线上一二级市场,简化及规范互市贸易流程,为落地加工提供便利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多平台招商,鼓励发展“互市+加工”模式。目前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企业1户,洽谈项目3户;推进边民互市转型升级,以“互联网+边民互市贸易”监管模式为推手,不断优化互市贸易跨境结算流程,进一步规范边民互市贸易,不断促进“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变。2022年1-9月完成边民互市交易额16.2亿元;互市交易量31.57万吨;参与交易人数20.75万人次。

  如今的沿边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不断拓宽,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的良好局面不断得到巩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