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
  • 索引号
    20240913-170416-625
  • 发布机构
    河口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1-12-30
  • 时效性
    有效

河口口岸中越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正式启动

  12月28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以下简称红河片区)首家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企业试投产,标志着河口口岸中越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正式启动。河口县委副书记、县长,红河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邓瑞,红河片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孝刚,河口县政府副县长白晓磊,红河片区管委会政策法规局局长张亮到投产现场考察调研。 

  启动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是红河片区和河口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关于“推进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重要讲话精神的扎实举措,有利于加快河口口岸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的步伐,提高互市商品附加值,形成以贸带工、以工促贸的良性互动,扩大边民就业渠道,有效推动河口县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进而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繁荣发展。 

  此次试投产的河口富甲咖啡落地加工厂是红河片区第一批中越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企业。该企业落户红河片区以来,主要对边民互市进口咖啡豆进行初级筛选、分拣。据了解,该企业投入生产后需要管理人员和财务4人,技术员和工人6人,销售团队4人,预计年产量5000吨,产值6000万。 

 

  河口富甲商贸有限公司顾问刘巧霞说:“我们响应政策,企业做起事来,心里就踏实,通过二级市场从边民手里,把进口咖啡豆买过来,进行落地加工,然后供出去,我们用这个政策,既把生意做起来,又合法、合理”。

 

  近年来,河口县结合中越边境特殊的区位优势,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实践,一是加大了互市交易场所的硬件设施建设,为落地加工提供优良的贸易环境;二是加大了软件设备的应用,推广线上一二级市场,简化及规范互市贸易流程,为落地加工提供便利条件;三是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多平台招商,鼓励发展“互市+加工”模式,不断促进“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变。

 

  河口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白晓磊说:“河口县将充分利用政策,完善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互市商品附加值,促进河口县加工产业发展,增加边民收入。” 

  据了解,为了保障落地加工合规有序开展,河口县积极推进边民互市转型升级,以“互联网+边民互市贸易”监管模式为推手,不断优化互市贸易跨境结算流程,进一步规范边民互市贸易,目前所有边民互市进口商品全面实现线上结算,累计结算金额已突破10亿元,为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红河片区首批试点企业主要对水果、海产品及农产品进行落地加工。下一步,红河片区和河口县将加强与海关、税务和金融等相关部门对接,用活用好现有的政策措施,围绕边民互市转型升级,加快推进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产业园建设项目建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为落地加工企业提供优良贸易环境,吸引更多落地加工企业来河口落地、加工、生产,以落地加工产业带动就业,不断扩大边民就业渠道,促进边民增收、边境富裕。